专业介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数字媒体学院 > 正文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虚拟现实(VR/AR/MR)技术开发、内容创作与行业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电商零售、智慧城市等行业的VR开发工程师、3D美术师、用户体验设计师、VR产品经理等职业,能够从事VR应用开发、虚拟场景设计、仿真系统搭建、角色动画、沉浸式交互优化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 核心课程

本专业构建"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递进式课程体系,突出"技术融合、项目驱动、行业导向"的特色,从基础到核心再到前沿技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核心课程:《原型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程序化三维资产制作》、《虚幻引擎渲染》、《虚拟现实引擎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应用》、《虚拟现实应用系统开发》等。

3) 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构建"产教融合、项目引领"的特色培养模式,形成差异化优势:

① "工作室+项目制"教学模式

依托省级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作室制,实施"基础项目→行业专项→商业项目"三级递进培养,确保学生具备实战能力。

② "四维联动"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课程实验→技能竞赛→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全链条实践体系,联合产业企业共建XR创新中心,开展医疗仿真、教育仿真等真实项目开发。

专业通过"技术+艺术+行业"三维能力塑造,形成在医疗XR、工业可视化等领域的特色人才培养高地。

4)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覆盖以下三大领域:

1. VR技术开发方向(文旅/游戏娱乐/教育培训):

毕业生可担任Unity/Unreal开发工程师、游戏开发工程师,运用Unity/Unreal等主流引擎进行应用开发;或成为交互开发工程师、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工程师,负责虚拟现实系统的功能实现;也可从事XR技术研发,推动前沿技术创新。

2. VR内容制作方向(文旅/游戏娱乐/教育培训/电商):

可任职3D美术设计师、虚拟场景设计师、建模师、动捕技术员,负责虚拟场景与角色制作;或成为特效渲染师、全景视频制作师,在技术与艺术间搭建桥梁,从事虚拟拍摄、全景视频制作等新兴岗位。

3. 行业应用方向:

在文旅领域可从事沉浸式体验设计;在教育领域可开发VR教学资源,在医疗领域可担任医疗仿真工程师。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初级岗位(0-2年)→中级工程师/设计师(2-5年)→高级工程师/主美(5-8年)→技术专家/创意总监(8年以上)或自主创业。近两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起薪可达7000-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