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交通与环境学院

交通与环境学院简介

一、学院简介

l 交通与环境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现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智能建造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学院在校生1037人,从2004年招生至今累计向社会输送4378名毕业生,年平均毕业率和就业率均在98%以上。

l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副高)23人、博士3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深圳市鹏城学者、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3人,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拥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1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个、广东省首批重点专业1个、广东省品牌建设专业1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项。学院现有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2个,承担和完成纵向教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32项,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平台项目20项,深圳市教育规划及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合同经费达到3077.32万元;横向科研项目57项、合同经费达到1347.4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共537篇(其中SCI论文159篇);申请或授权专利21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项,授权实用新型169项,授权外观设计1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联合培养研究生48名。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深圳地铁、广联达科技、铁汉园林、深圳建研、深圳水务等50余家业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拥有广东省建筑工程技术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广东省环境工程实训基地、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校内实训场地5000余平米,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成果丰硕,荣获全国“黑科技”挑战杯科技作品赛一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和多项国家和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

学院特色

l 创建特色“工程中心”平台,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专业发展;深入校企合作、夯实基地建设;发挥智力优势、加大科技研发;提升服务能力、助力社会发展。

l 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赛促学、以研促学、以创促学,将专业技能竞赛、人文素质竞赛、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成效显著。

l 学院致力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推高质量就业。将科技仪器应用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植入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与胜科纳米等半导体芯片分析检测领域企业联合培养半导体分析测试领域“全科医生”,走出一条传统“生化环材”专业融入芯片检测、科技仪器国产升级替代的转型之路,破解职院就业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就业前景

我院学生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业、建筑业和环保行业,在就业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近年来学院贯彻国家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部署,紧跟省市关于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的步伐,立足学校数字化、信息化优势,不断探索智慧化转型,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智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构建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园林等智慧城市服务和运维人才培养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城际铁路等)等企事业单位的站务员、值班员、客车司机、维修员等岗位从事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列车驾驶、车辆及通信信号设备运维等工作,也可以在公交、公路运输等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从事客运组织、计划调度、智能化应用等运营管理相关工作。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建筑设计、房地产、工程施工、装饰装潢、物业管理、建设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从事BIM建模员、设计绘图员、施工员、质量安全员、造价员、监理员、投标员、资料员等岗位工作。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级环境监测总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环保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和计量技术监督部门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管理、环保咨询、环境评价、产品检测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水务公司、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境评价机构、市政设计院、环保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环保设备类公司、工矿企业、医药企业、化工企业等污染治理部门等从事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园林工程公司、花卉苗木公司、园林管理机构、园林或环境设计公司、物业绿化公司,从事设计绘图员、施工员、质量安全员、造价员、监理员、投标员、植物养护员、资料员、BIM建模员、VR建模员等岗位工作。

二、专业介绍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业意识,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车辆构造、车站设备维护、列车驾驶以及通信信号等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及相关行业,能够从事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站务岗位群、调度岗位群、司机岗位群、车辆检修岗位群等工作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导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电动列车驾驶、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技术、公共交通、城轨智慧运维以及综合技能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应急处置实训、岗位实习等。

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以校企深度融合为核心,打造人才培养特色体系。创新 “双主体五对接” 模式,校企共担培养主体,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课程与岗位、课堂与工作场景、学生与准员工、老师与师傅五方面精准对接;构建 “双向互利” 机制,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学校为企业定制 “一专二能三向”(一专业、运营+驾驶双技能、司机/站务/调度三方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内建成近1000平方米集 “运营综合、车辆构造、模拟驾驶、虚拟仿真” 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校外与深圳地铁等 5 家企业共建实训平台(含省级基地),实训项目深度嵌入真实场景,实现 “课堂-岗位” 无缝衔接,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输送大批“科班出身、技能过硬、素养突出” 的优质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城际铁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客运组织、行车调度、列车驾驶、车站设备运用、车辆检修、通信信号维护等工作,同时也可从事公共交通、公路运输中客运组织、计划调度、智能化应用等相关工作。

2.智能建造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房屋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够从事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智能建造概论、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智能测量技术、智能建筑装备、智能建造施工技术、智能检测与监测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机电识图与BIM信息技术、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建筑构造与建筑施工图、智能建造概论、Python编程基础、建筑钢结构施工、工程CAD等。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课程紧跟建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专业课程均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近年来,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重视学生沟通、表达、汇报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既重视现有技能的学习,也重视学习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学团队中博士化率为9 0%,学生能参与到教师的纵横向课题研究中,培养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专业适时地开设了建筑专业英语课程,为学生走向“一路一带”做好准备。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众多,初次就业可进入建筑工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从事投标员、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技术员、资料员、材料员、BIM工程师等岗位工作;进入建筑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从事绘图员、设计助理等岗位工作;进入建设监理公司从事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投标员等岗位工作;进入工程咨询公司、造价咨询公司从事造价员、招标员、技术员等岗位工作;进入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招标员等岗位工作;进入其他单位如建筑劳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从事技术岗位工作;进入建筑工程检测公司从事材料性能检测、结构监测等岗位工作。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可以报考国家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进而获聘项目经理、工程总监、合同预算总监等高级别职位。

3.园林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园林行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了解园林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能力需求,重点掌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同时具备园林设计制图、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城市人居环境景观运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悉园林企事业组织管理流程,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园林岗位各项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的园林景观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大湾区行业发展及岗位需求,设置设计施工一体化、养护运维一体化相关课程,包含园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园林工程造价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城市绿地智慧养护、园林3D效果图、园林花卉、园林建筑、工程BIM基础、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园林病虫害防治、立体绿化、花艺设计、园林景观VR设计、园林无人机技术、自然教育基础、智慧公园、园林施工综合实训、园林工程施工智慧管理实训、园林植物栽培与配置实训、园林绿地运维实训、园林工程成本管控与智能招投标实训等。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以“产教科深度融合、校行企协同育人”为核心特色,深入融合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职业、创业理念,将产业链、职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紧密衔接,构建“七业深融、五链密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及省市级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形成“教学-实践-就业”闭环培养体系。特色教学模式上,推行“以赛促学”改革,课程对标技能竞赛标准,学生屡获全国BIM创新大赛、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省技能大赛等国家级省市级奖项20余项。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智慧园林方向,融合低空经济、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城市运维”特色课程群,强化数字化施工与虚拟仿真技能。创新创业培养贯穿全程,通过企业真实项目驱动,孵化园林设计、景观施工、养护运维、花艺设计、自然教育等创业团队,对口就业率超90%。国际化视野拓展方面,引入一带一路技能大赛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项目协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连续四年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8%(2024年排名第7),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为粤港澳大湾区贡献大批智慧园林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化、生态建设及智慧城市管理等工作。初次就业可选择施工类岗位(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投标员)、设计类岗位(景观设计师助理、绘图员)、管理类岗位(园林养护主管、造价员、市政园林管理助理、智慧城市建设助理)等。随着经验积累,可考取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景观工程师、花艺师、康养师、BIM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向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等高级职位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更多机遇,毕业生可在市政园林、工程咨询等领域发挥专长,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专业注重实践与技能培养,毕业生适应性强,职业晋升路径清晰,既能参与一线施工设计,也能胜任管理规划工作,在城市化与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

4.环境监测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或技术技能领域),能够从事环境监测方案设计、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环境监测报告编制、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运营与管理及污染控制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和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物理性污染检测与控制、海洋环境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室内环境检测、环境监测基础、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管理、环境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检测实验室管理、碳达峰与碳中和概论、碳中和路径及案例分析、数字化碳管理、水环境监测实训、大气环境监测实训、固体废物和土壤监测实训、物理性污染检测与控制实训、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和岗位实习等。

【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多方法、多手段开展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以及观摩与实操相结合等方法,学练并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虚拟仿真和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型设备及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场实训,掌握知识、技能,做到学以致用。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各级环境监测总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环保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计量技术监督部门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检测、环境治理、环保咨询、环境评价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5.环境工程技术(广东省品牌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UK NARIC(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认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环境保护和水务行业的工艺工程师、智能化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工程师、市政设施运维管理人员、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员、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等职业,能够从事方案设计、设备运维管理、科研助理、样品检测分析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检测系列课程:现代环境检测基础、大型仪器分析与仿真、智慧环保监测、现代环境分析实训。工艺设计系列课程:环境工程基础、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土壤污染修复技术、ATUOCAD绘图与建模、BIM应用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训、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实训、环境工程技术综合实训。运维管理系列课程:智慧环保管理系统、环保设备、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管网信息化设计与控制、PLC自控技术、水处理工艺智能控制、环境数据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工程施工技术、输水系统自动化控制实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实训。

【人才培养特色】全博士团队,海内外视野开阔,师资力量雄厚。UK NARIC认证,与国内外认证专业学分互认。实训室硬件设施高端齐全,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构建科技仪器应用工程师培养体系,为破解精密仪器“卡脖子”难题输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新范式,“腾实班”双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打造跨界复合型人才。环境工程创新项目开启科教融汇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全方位参与科研与工程实战。智慧赋能——智慧水务与特色证书。智慧仿真水厂以产业升级和智能生产为导向,面向环保智能化企业,通过实施工艺/设备认知、典型任务的实践、PLC编程与联调、DCS界面搭建、物联网信号控制及智慧水厂大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环保行业想智慧化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方向】适合在水务公司、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营企业、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保设备公司、环境评价机构、分析检测机构、市政工程设计院、环保第三方监管企业、各类企业的污染治理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