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现有工业软件开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光电制造技术以及工业设计等5个高职专业。根据金平果评价,学院各专业中工业软件开发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2个专业位列全国第一,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技术、工业设计3个专业位列前5%。学院是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有教育部骨干专业、教育部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以及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一类品牌专业、重点专业、示范专业等。
面对国产工业软件的人才挑战,学院秉持“国家所向、产业所需”的理念,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端装备与仪器等产业集群,结合工业软件产业链中下游的需求,打造了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专业群,并以此为基础作为学校的骨干专业群申报了国家新一轮“双高计划”,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健全产教融合机制,推动政行企校全方位协同育人。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院建设了一支“善教学、强科研、重服务、高师德”的一流专兼师资团队,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博士38人(博士化率80.9%),副高以上职称占比41.3%,双师比89%;拥有省级教学科研团队6个,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1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3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名,“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1名。建有省级精品类课程6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产教融合模式领先,作为全国首家高校单位加入由华为牵头的行业战略组织“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目前是其唯一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工业软件职教集团,联合华为、哈工深牵头成立国家工业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成立中国职教学会微电子与工业软件专委会,与龙头企业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高等工程师学院,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载体。依托以上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点行企的研发体系及标准制定,合作科研项目累计产生40多亿元营收;1个案例获评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企业捐赠奖学金80万元。
实践基地全国一流,建有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中心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省级产教融合和虚拟仿真基地各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1个。校内实训基地按企业架构建立,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共计1300多个工位,设备原值约2亿元。
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建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近5年获得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纵向科研经费2600多万元,横向科研经费约3000万元。细分领域激光抛光铝合金技术国际领先,突破了2项关键核心技术。获校级科研类“教师发展特战队”立项2项。
人才培养社会认同,学生批量通过行业顶级认证,入职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汇川、大族激光、海目星激光、赛意信息、讯方技术、天溯计量等)及其核心生态企业,就业满意度历年均超98%,省内外招生分数均超本科线。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5项(其中含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各9项),省级奖项64项(其中金奖1项,一等奖23项),市级奖项15项。
二、专业介绍
1、工业软件开发技术
培养目标:根据金平果专业评价,我校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专业全国排名第一。专业服务 “铸魂工程”国家战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养掌握工业软件开发、二次开发、测试、运维等核心知识技能,从事国产工业软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与运维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工业应用软件开发、工业管理软件开发、工业控制软件开发、工业软件测试、机器视觉系统软件开发、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
人才培养特色: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共研岗位标准、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智能制造真实生产场景和贯穿性工程实践项目,创新“工程贯穿,数智融合,多维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汇川高等工程师学院,开展紧缺岗位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专任教师10人,博士6人(博士化率60%),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技术能手2人,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近两年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经费总额逾600万元;实践基地全国一流,建有国家级开放型国产工业软件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产教融合模式领先,联合华为、哈工深牵头成立国家工业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成立中国职教学会微电子与工业软件专委会,相关案例获评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从事工业软件设计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视觉系统运维、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学生批量通过行业顶级认证,超23%入职华为云、汇川技术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2024届毕业生平均起薪6000元,就业满意度历年超98%。
2、工业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通用制造设备业的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用户界面设计等岗位(群),能够从事市场调研、产品外观设计及结构设计、界面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宣传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专业课程涵盖工业设计概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手绘、产品结构设计、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产品三维造型、产品开发实战、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逆向产品开发及3D打印与制造等。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在2024年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名全国前五,具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训条件。专业目前有7名专任教师,均为国内外顶尖院校毕业博士学历,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和双师资格。在教学上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结合学生自生优势,学业导师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成功引导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从事科学研究。在技能竞赛方面,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等一、二等奖项。本专业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讨论、汇报演讲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提高团队整体的设计效率和水平。
就业方向: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涵盖消费电子、智能硬件与IoT产品、交通工具及设计咨询等领域。毕业后进入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嘉兰图设计公司、中兴等知名企业担任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结构工程师、UX/UI设计师及设计研究员等职位,全程参与产品设计,发挥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从初级设计师逐步晋升至高级职位。工业设计岗位需求年增长率超过12%,一线城市应届生起薪颇具竞争力,资深设计师年薪更可达30万以上。工业设计行业前景广阔,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3、机械设计与制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智能制造产业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机械制图、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先进制造与精密检测、智能制造装备开发与安装调试、机电系统运动控制、工业视觉系统开发等专业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产品三维造型与结构设计、PLC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数控机床原理、精密检测技术、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精密机械装配、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视觉应用技术等。
人才培养特色:依托深度产教融合基础和专业自身优势资源,本专业以服务区域产业用人需求为根本宗旨,实施基于校内工厂和生产性实践项目的常规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内外并行联动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的双创人才培养、联合龙头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岗位的订单式培养有机融合的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分层次、全员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向产业输送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分层次就业及创业。本专业为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师资优良,专任教师博士比例86.67%,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年珠江学者、南粤优秀教师等;教学实践条件一流,是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省级校内外实践基地5个,拥有智能制造产线、高速高精加工装备、精密检测仪器设备等企业级教学实践场景;建有广东省高校数控系统与数控装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就业方向: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与战略基石,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在智能制造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关键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的卓越能力,可胜任智能制造装备开发工程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师、智能装备调试工程师、智能制造产线运维工程师、精密设备质量控制专员以及高端装备技术营销经理等核心岗位,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学生通过订单班等培养模式,就业于大族数控、海目星、天溯计量、冰海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生态企业,拥有丰厚的企业奖学金。
4、智能光电制造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适应行业发展和地区企业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机械基础、激光及激光加工技术等光电制造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激光器调试与检测、激光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与维修维护、激光加工工艺优化、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光学、激光器调测技术与应用、激光制造材料学基础、激光智能制造技术与工艺、激光智能设备装调、激光检测技术及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辅助制图、产品三维造型与结构设计、PLC技术应用等。
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始建于2014年,连续3年金平果排行榜(又称“中评榜”)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专业第一。2024年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立项。专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执行力度强,专创成果突出。建设有教育部五轴数控激光加工创新协同中心、广东省五轴数控激光加工工程中心、深圳市多波段激光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头部企业海目星激光共建激光先进制造研发中心,联合德国 Fraunhofer协会、Raylaser、EdgeWave等国外机构和企业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金奖,5年内双创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以上8项,已培育深圳市技术能手2人。
就业方向:就业的主要职业有工程技术人员、检验检测技术人员、通用设备制造人员、专用设备制造人员、技术推广服务和自主创业等方向,具体岗位涉及激光设备装调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应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产品工程师、售前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售后工程师等。
5、智能控制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广东省和深圳市智能制造行业,依托汇川高等工程师学院,融合“工业4.0”智能制造技术,培养面向智能制造技术领域,适应企业设计、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具有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及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从事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控制相关的系统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支持与产品营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电气与PLC控制(汇川PLC),西门子PLC编程技术,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机控制技术,工业网络与人机接口,工业视觉技术应用,数字化产线仿真技术,高端工艺算法原理与应用。
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分两个方向。汇信班方向主要依托汇川高等工程师学院,为汇川技术及其生态培养人才。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汇川PLC、汇川机器人以及汇川其它工业控制类产品的应用。普通班方向主要面向目前工控领域常用的设备,如西门子、三菱设备(如PLC、HMI、变频器等)、ABB机器人编程等。两个方向学习的内容都是工控领域的最前沿技术,未来就业前景广阔。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包括:智能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技术员、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程师、自动化生产线管理技术员、智能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工程师、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工程师。就业主要面向国家大力倡导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行业领域。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特别是深圳地区的高新技术公司,包括工业机器人开发及应用公司,智能制造生产公司,信息技术开发公司等。可从事产品的设计、销售、生产及维护工作。